一、pH值的决定因素
水体PH值是由氢离子浓度决定的,它们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
pH值的决定因素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二氧化碳的增减又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来决定的。
水中的二氧化碳越高,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释放出氢离子,使水中的PH值下降,相反则PH值升高。
由此可见,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决定水体PH的最大因素之一,而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直接与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植物的含量和活跃程度有直接关系,例如:水中的浮游植物丰富,则白天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促进水体PH升高,而夜间水中植物由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了二氧化碳,造成水中PH相对降低。
二、pH值的变化规律
正常水体的pH值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早上水体pH值低,随着光照的加强,pH值会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加而上升(光合作用消耗了水中二氧化碳,造成PH上升),直到下午才开始下降,到次日早晨pH值达到最低(夜间水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水中PH值)。
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掌握pH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1)水中PH值可改变水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若水的PH值下降,则水中弱酸电离减少,水中的阴离子程度不同的转化成分子形式存在,浓度下降,因而这些阴离子的络合物及沉淀物也相继分解或溶解,使游离态的离子浓度变大。
相反,若水中的PH升高,则水中弱碱电离减少,能转化成分子形式存在,弱酸电离增大,改以酸根阴离子存在,金属离子水解加剧,常形成氢氧化物、碳酸盐的沉淀或胶体,使水中游离态浓度下降。有些物质在化学形式改变时,对生物的影响也随之改变。
PH的改变还可直接危害水生生物。例如:酸性水可使鱼的血液PH值下降,削弱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血中的氧分压变小,造成缺氧症。碱性过强的水则腐蚀鱼的鳃组织。
(2)浮游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也受到PH制的影响。
pH值直接影响水质中微生物的繁殖。pH值不适,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水体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影响磷酸盐和无机氧化物的供应。在酸性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水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影响鱼虾的生长。
低PH值会抑制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可能导致植物缺氮;高PH值则妨碍藻类对铁、碳的利用。PH值降至6以下时,会使一些大型枝角生物无法生存,许多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也受阻抑,且固氮活性下降,有机物分解矿化速率降低,物质循环速率降低,能量转化效率降低。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都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当pH值在5-6.5之间,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当pH值大于8.5时,蓝藻会大量生长,恶化水质。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来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pH值(即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而且还通过改变水体环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间接作用于鱼类。在养殖水体中,pH值可以十分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比如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等,都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和pH值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水体pH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
因此,养殖水体中要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及生物鱼肥来调节水体中的菌相和藻相,使pH值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疾病发生,促进鱼类快速生长。